工作的未来

如何在疫后保障劳工的权益

Saadia Zahidi: 新冠肺炎颠覆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活动。 Image: REUTERS/Eva Plevier

Saadia Zahidi
Managing Director, World Economic Forum
分享:
我们的影响力
世界经济论坛为 加速 工作的未来 行动做了什么?
A hand holding a looking glass by a lake
众源式创新
现在加入 ,用我们的数字众源平台来实现大规模的影响力
实时追踪:

工作的未来

本文章是 就业重构峰会 的一部分

数年间,第四代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改变让我们离未来的工作模式越来越近。在层出不迭的技术的影响下,一些岗位转向了自动化,不过也有一些新的岗位涌现,而新冠肺炎疫情则加速了这种转变。未来就业模式近在咫尺。

新冠肺炎颠覆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活动,促使多个经济体失业率飙升,加深了不平等的鸿沟。从历史来看,疫情所致的下岗人数在短短两个月之间就超过了美国大萧条两年内的纪录。

世界经济论坛10月20日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指出,80%以上的雇主预计将来会更加广泛地推行远程工作模式,推动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同时,有近半数雇主正在准备让部分工作实现自动化。如果产业和岗位的增长得不到及时投资,疫后的经济恢复可能不会带来就业率的显著提升。我们合作伙伴的数据也显示,现在正面临失业的人大多是女性、年轻人和低收入者。

这是世界经济论坛第三次发布《未来就业报告》。该报告发现,新增岗位数量将会继续超过被淘汰的岗位,但增长速度有所减慢,而淘汰的速度则有所加快。预计到2025年,26个国家的15个产业将会有超过8500万的大中型企业岗位被机器取代。五年之后,人类和机器的工作时间就将平分秋色。

同时我们发现,到2025年,人类、机器和算法三者之间将会出现新的劳动分工,我们将能看到因此产生的将近9700万的新岗位,主要分布于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销售、营销和内容制作岗位也将有所增加。

“从历史来看,疫情所致的下岗人数在短短两个月之间就超过了美国大萧条两年内的纪录。”

随着疫情的扩散,工作场所本身也在发生变化,远程工作有所增加。雇主希望44%的员工能实现远程工作。但数据显示,并不是所有劳工都能做到这一点,而且因国家或地区的收入水平和数字渗透规模的不同也会有所差别。未来的就业模式很有可能会是一种混合形态。不过,虽然新兴的远程和混合就业市场可能会重新定义工作的内涵,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只能适用于能在家上网办公的白领。

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潜在的长期结构性转变,政府和企业领导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去支持那些已经失业的或最有可能受这些趋势影响的人。

在自动化和疫情的双重冲击之下,一个事实变得非常明确,那就是我们不能再坐等下一场技能重塑革命的到来。

《未来就业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现在有将近一半的工人需要进行技能重塑,与去年相比增加了4%。越来越多的雇主意识到了投资员工技能发展的价值:平均66%的受访者期望在技能重塑和升级方面的投资于一年后获得回报。类似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地转向在线平台,表明向数字优先学习模式的重大转变。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做法为劳工提供支持。

首先,我们必须在转型期保障工人的权益,同时也要积极创造新型就业岗位。政府必须确保社会安全网足以保护失业工人,并保证保障措施能够精准部署到位。政府还必须支持投资社会效益强的新兴市场,包括教育技术、护理经济和绿色经济等,这也可以带来新的就业岗位。

其次,我们必须对职业生涯中期转型,技能重塑和升级计划进行投资。企业和政府需要共同努力,在新的雇佣方式上达成共识。比如,企业招聘时需要注重人的技能和潜力而不是光看文凭,政企可以共同资助培训项目并部署在线学习计划来帮助劳工。2020年1月启动的技能重塑革命平台(The Reskilling Revolution platform)目标便是在2030年之前向10亿人提供更好的技能和就业教育。

再者,我们必须重新定义商业活动中的优先事项和实践,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和社会不平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威胁。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问题必须成为商业决策的核心。如果企业能够重视员工的培训时间和公司对培训的平均投资,并跟踪薪酬不平等情况,这些指标将能帮助企业的未来雇佣模式变得更加稳固。

最后,雇主必须采取努力,确保员工的健康。从病毒威胁到护理需求,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和整体福祉带来了极大压力。报告中的最新数据显示,有大约78%的雇主认为,在现有的远程工作模式中,员工忙于解决这些额外的压力,可能反过来会损害生产力。超过34%的受访者表示正在寻求建立新的实践方式来增强社群建设和沟通意识。

新冠疫情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进行大量就业重塑的机会和责任。由于疫情带来的这场经济衰退,2020年内估计将有1.15亿人陷入极端贫困,还有数百万人的生计受到破坏。我们必须正视我们对这些困难人群的责任,立即采取有效行动。

本文作者:

Saadia Zahidi,执行董事,世界经济论坛

本文原载于Caixin Global,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程杨

校对:王思雨

不要错过关于此主题的更新

创建一个免费账户,在您的个性化内容合集中查看我们的最新出版物和分析。

免费注册

许可和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可依照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非衍生品 4.0 国际公共许可协议 , 并根据我们的使用条款重新发布。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分享:
World Economic Forum logo
全球议程

每周 议程

每周为您呈现推动全球议程的紧要问题(英文)

立即订阅

你可以随时使用我们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取消订阅。 欲了解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 隐私政策.

什么是经济衰退?

Stephen Hall and Rebecca Geldard

2024年4月14日

关于我们

会议

媒体

合作伙伴和会员

  • 加入我们

语言版本

隐私政策和服务条款

© 2024 世界经济论坛